嗯哼被取绰号“肚脐眼”难过,杜江霍思燕4招教孩子远离隐性霸凌!

嗯哼一家又上热搜。
近日,杜江夫妇带儿子嗯哼做客《老师请回答》,一家三口被问生活日常,嗯哼的回答再次展现了他的高情商,意想不到的思维,让人捧腹,网友大呼太有梗了。

当聊到取外号这件事,嗯哼表示自己也被同学取外号,管他叫肚脐眼。嗯哼一脸受伤的样子,委屈巴巴的说,自己也有跟同学表示过不喜欢,但也没能让他们停止不叫。
儿子在外被同学取外号,杜江夫妇完全不知情。
霍思燕感觉到儿子情绪低落,连忙插话解释,因为他叫杜宇麒,所以才会叫他肚脐眼。
接着把话题叉开问杜江:“你小时候外号叫什么?”杜江回答说:“肚脐眼啊。”
话一落音就引来一场爆笑,主持人调侃,连外号也有传承的。
嗯哼正经的解释道:“因为他(杜江)也姓杜。”杜江说,我肯定姓杜,巧了啊这不是。

杜江霍思燕夫妇俩不留痕迹的转移话题,轻松搞笑的语气,不但活跃了氛围,也成功的拯救了嗯哼受伤的情绪,网友夸夫妇俩有爱又高情商。
也有网友表示心疼嗯哼被人取外号。
绰号离每个人不远,小孩之间发生得最频繁。 孩子为什么热衷于取绰号呢?
孩子学会说话后,会乐于模仿不同的词语。
他会把奇怪的成语加在一句话中,感受在“妙语连珠”的快乐里。 当他发现,语言还有刺激别人的能力,就会喜欢上重复使用的快感。比如给别人取绰号,并反复的说出来。
有时,他会以动漫角色名来给其他孩子命名:猪猪侠、朵拉等。
更多时候,孩子会拿别人的缺点,弱点来取绰号,把它当作笑料,比如:慢大王、笨熊二、黑胖子。
真实情况是,孩子取绰号,并没有太多恶意,不过想图个口舌之快。
在另一档综艺节目里,杜江带着Jasper一起聊天。Jasper突发奇想对杜江说:“叫你小眼睛。”杜江略有些尴尬的说,我的眼睛不小啊。
Jasper给杜江取绰号叫“小眼睛”纯粹是好玩,他不明白这称呼会对别人有冒犯。
给别人取外号的孩子,大多都觉得有趣才这样做,大多并没有顾及到他人的感受。
但是,被起外号的孩子却可能会为之所困。
在国外短片《至到今日》里,真实地呈现了那些被取外号孩子的内心感受。
一个孩子是奶奶带大,刚学会说话时,分不清猪排(Park chops)和空手道切击(karate chops) 两个词语,又因为他喜欢吃猪排,奶奶并没有特别纠正。
他在学校玩耍时从树上掉下,摔伤了右边肋骨,他害怕被责骂并没有告诉奶奶。不久体育老师就发现了他的伤。
在医院,当问到家庭情况时,他撒了个谎,说奶奶见他不高兴时,会用空手道切击教训他。学校怀疑他被家庭暴力,进行了全面调查。
最后,自己的谎言被拆穿,不得不说出实话。
事情在学校闹得沸沸扬扬,从此,同学就叫他猪排,因为分不清“猪排”和“空手道切击”,也因为他摔伤了肋骨。
但并不是他一个人才有这样的遭遇,在班上有个女孩因为长相难看也被叫做“丑八怪”。
短片中的两个孩子为了逃避同学们,把座位调到教室最后一排,课后也不愿在教室停留,就是因为害怕被叫绰号,不敢跟人交流。
正所谓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。
给别人取绰号的孩子图一时好玩,但会造成被取绰号的孩子心灵受到重创。
如果孩子被取了绰号,并且介意这件事,那么身为父母的我们要和他一起面对。
父母用自己或别人的经历告诉孩子,他不是唯一被取绰号的人,绰号不会影响他未来的人生。
许多被取绰号的人,甚至成为了人生赢家。比如马云,因为长相奇特被别人叫外星人,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成功。
1.接受不完美,但不接受贬损
世上没有完美的人,每个人都带着某种缺点生活在地上。父母需要有原谅自己的缺点,接受不完美是人生的一部分的智慧。
父母懂得原谅自己的不完美,也会这样对待孩子。父母平时对孩子的缺点能包容和接纳,面对挫折,孩子就容易接纳自己,并跨过去。
但要让孩子知道,虽然不完美,但不接受他人的贬损。缺点被人当作笑资,是他人的不对,并不是自己的问题,不要为此受伤。
这时,父母还要多放大孩子的优点,提醒他自己是有优点的。
2.让孩子在父母的鼓励中重获自信
孩子受挫,需要父母的鼓励,帮助他重建信心。
澳大利亚演讲家尼克胡哲,天生没有四肢,只有左边有像鸡腿大小的脚。
尼克的出生,父母刚开始也难以接受,但并没有放弃。尼克父母从不把他当有缺陷的孩子看待,让他跟正常小孩一起上学、玩耍。
尼克奇特的外形,让他难以有正常人的生活,也饱受同学们的嘲笑。一次他问妈妈:“为什么他们都会像看怪物一样的打量我呢?”
妈妈说: “因为他们羡慕你灵活的小脚呢。
或许,尼克在一群都有缺陷的孩子中成长,会少了羞辱和嘲笑,但他父母却不愿意把他限制在某个团体里。
尼克在学校被同学嘲笑、羞辱,而他的父母一次次鼓励,让他从无数次挫败中站立起来,一次次重建信心。
如今尼克到过60多个国家演讲,所写的书《人生不设限》激励了许多人,并且结婚、生子。
父母的鼓励,能让孩子有走下去的信心和力量。鼓励也能让孩子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,并愿意修正。
3.不放大孩子的挫败感
孩子被取绰号,父母给他恰当的思想情绪引导就行,尽快恢复日常生活。过多的提说、抚慰,过多的关注,会让孩子认为被取外号很严重,反而增加挫败感。
4.教孩子冷处理
被取绰号后,无论孩子去争辩,还是生气,都会让对方更加得意。
告诉孩子不要在意,不做任何反应,时间一长,对方也觉得无趣,慢慢也就不再叫了。
孩子在学校被取绰号,父母要及时和老师取得联系,让老师介入纠正孩子。
被取绰号之后,孩子最需要的是被接纳。父母要做的是及时与孩子站在一起,为他“撑腰”。
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,也是他最坚实的后盾。
无论孩子在外遭遇什么,父母不要让他独自面对,给予适时鼓励、支持、理解、甚至是纠正,让他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、被关注、是有人爱的。
有了父母的爱与支持,孩子就有底气面对成长路上的风风雨雨。


















留言